杭州,我们从今时今日保存下的传统建筑,也可窥见这座江南大城的昔日文化风貌。如果要看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,一定是在中河路沿线的历史街区内。
本案建筑主体就位于杭州中河路附近的打铜巷历史建筑街区,为典型的民国时期里弄式住宅建筑。此区域内街巷,多为前店后坊或下店上住的店铺民居。
在这种环境下,我们更多的需要关注到保护建筑本身,以及现在已经极其稀有的建筑结构,与周边环境氛围保持一致也变得尤为重要。我们业主创办的童尚集,意在面向更多的家长和儿童,通过使用一种全新的“体验式教学”方式,启蒙儿童对事物的“判断、理解、认知、感受和感觉”。
了解过业主的诉求,与业主深入聊过、现场走访过之后,我们提出设计理念:在材质上,使用柔软舒适的自然材质;在空间设计上,以大开间和无隔断的整体性空间为主, 打造出自然、充满趣味和无限幻想的学习空间。
如何与打铜巷周边环境保持一致,并且能够传递业主对全新体验式文化教学的理念和方式,成为本案着重思考的问题。
由于打铜巷历史街区与高架距离过近,城市建设对于老建筑的侵蚀过于严重,这个空间外部更需要一个格栅设计,来营造一个亲子儿童活动空间。在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,只有自然与温暖的亲子时光。
木质格栅的设计,与打铜巷周围古朴的传统建筑也风格一致,是传统的传承与创新。有阳光的天气看向窗外,来往的行人,与白墙相映成趣。时间也在这里慢了下来。
我们将折纸、原木、自然和光的元素代入于整个空间之中。这些元素都是属于儿童想象空间里的元素。空间内原木色的使用,也让小朋友与自然更加接近。
天井的原有位置上插入一个核心筒。核心通透也将楼上二层空间做了一个联系和互动。晴天时,自然光线走向室内。同时小朋友也有了一个可以娱乐的区域。现代教育尤为重要的是,让小朋友有更多的时间去感知自然。这个设计也符合了童尚集作为教育空间的需求。
原始结构中,2层楼的层高较高,并且在空间中对于活动有局限性。业主希望我们能够将教育活动空间、亲子民宿和儿童活动区域融入在这个空间之中。我们在原有的二层结构上增加了阁楼。在这个区域内,打造一个亲子民宿,让小朋友在体验的同时,也能有一起休息的空间,也更像家的空间。
阁楼天窗的加入,更富有趣味同时也复合老房子的采光需求。
在这个空间中,小朋友可以体验手作,可以与父母享受不被打扰的亲子时光,畅享无阻碍式的活动空间。这样的自由,才是对年轻一代最好的启蒙。